孩子愛討價還價,怎麼辦?

文/陳念怡

 

 

孩子愛討價還價,未必是壞事?親子專家建議,當孩子使出「條件說」時,不妨運用親子協商的技巧,幫助孩子學習面對衝突,培養領導能力。親子協商的雙贏四招,供父母參考。

 該上床睡覺囉!」「快去做功課!」「吃飯時間到了!」面對你的指令,孩子經常央求著:「再給我五分鐘,好嗎?」「功課可不可以只寫一半?」「我今晚乖乖吃飯,明天可不可以多看半小時卡通?」在親子相處過程中,孩子總是動不動要使出「交換條件」的手段。面對孩子的討價還價,有些父母經常被牽著鼻子走,有些父母則堅持決不讓步。根據最新一期的《領導力季刊》,在父母給予堅定但仍有協商空間的界線中長大的孩子,未來最有可能在團體中扮演領導者的角色。

 

《如何和孩子協商》的作者史考特布朗指出,「親子協商」的過程,是孩子難得的學習機會。孩子可從中學會如何用正向的態度,面對人際衝突。以下綜合專家們的意見,教父母建立「堅定但不失彈性」的教養原則:

 

親子協商的雙贏四招:

1.反映現實,不威嚇:「除非我可以帶兔兔去學校,不然我就不上學!」即使你命令孩子不能帶玩偶去上學,她還是不會輕易放棄。不妨換個做法,試試「反映現實」的說服法「如果把兔兔帶去學校,接下來會怎樣?被老師沒收,或被同學搶去,甚至還會弄髒喔」。父母運用理智的提醒,孩子反而比較願意放棄執著。

 

2.善用「是啊,但是」語法:「媽媽,你不是說牛奶很有營養,那我現在可不可以吃牛奶冰淇淋?」與其大聲怒斥「現在還沒吃飯,吃什麼冰淇淋!」,不如說「是啊,你說的沒錯,牛奶冰淇淋含有鈣質,可以讓骨頭變強壯,但這並不代表你就可以在飯前空腹吃冰淇淋」。即使最後的答案是「不行」,也要先讓孩子清楚你確實把他說的話聽進去了。

 

3.偶爾順著孩子的意願:只要是無關安全考量、或不違反基本家規,在面對無傷大雅的小事,譬如「飯後甜點要吃布丁或蛋糕」的選項時,偶爾讓孩子做主。藉由應對生活中的細瑣事務,可鼓勵孩子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 

4.父母握有最後的主導權:和孩子的協商未必都能取得共識,最後的決定權還是落在父母的手中。重要的是,父母要讓孩子知道「他的需求被聽見了」,而且在尋找方案的過程中,願意為他設想。即使孩子不喜歡最後的結果,還是能理解並尊重父母的決定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indy06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